跳至主內容

2004年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史丹利.科恩
赫伯特.布瓦耶
簡悅威
理察.多爾

獎項一一半平均分配予史丹利.科恩 Stanley N Cohen 和 赫伯特.布瓦耶 Herbert W Boyer,以表揚他們發現去氧核糖核酸和基因無性繁殖技術。另一半頒予簡悅威 Yuet-Wai Kan,以表揚他發現去氧核糖核酸的多形性及該發現對人類遺傳學的影響。獎項二頒予理察.多爾Richard Doll,以表揚他對現代癌病流行病學的貢獻。

 

得獎人簡介

史丹利.科恩<br/>赫伯特.布瓦耶<br/>簡悅威<br/>理察.多爾

得獎人獲獎介紹

史丹利.科恩與赫伯特.布瓦耶

脫氧核糖核酸(DNA)無性繁殖技術開闢了新途徑,使人認識到基因在人體健康和患病時的分子結構和功能,為生物學和生命科學帶來了突破性的變革。這些發現不但使繪製及排列基因組圖譜得以實現,而且發展了細胞系統來製造新藥物醫治疾病。現時的方法是首先複製活細胞的基因,接著把複製的基因隔離,然後放在非原來基因主體的生物種內繁殖及表現。

 

繼續閱讀

 

 

 

 

簡悅威

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多態性的發現為整個人類遺傳學帶來真正革命性的改變,分子遺傳學亦因此而誕生。從研究DNA的多態性所得到的知識,對今天了解基因組的結構及功能有關鍵的作用。這項發現直接發展出利用DNA為受各種遺傳病困擾的家族作產前診斷的技術,也開始了利用DNA檢驗來診斷人類疾病。

 

繼續閱讀

 

 

 

 

理察.多爾 (1912 - 2005)

理察.多爾爵士是公認的現代癌病流行病學之父,以他過去五十年所做的卓越醫學研究,獲此令譽是實至名歸。他在行內刊物發表論文逾四百篇,獲頒科學大獎二十多個。
 

繼續閱讀

 

 

 

 

得獎人簡介

史丹利.科恩

史丹利.科恩

史丹利.科恩於1935年在美國出生,分別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其醫學博士學位。他現為史丹福大學基因及醫學教授,並為以其名字命名的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

 

得獎人自傳

 

 

 

 

赫伯特.布瓦耶

赫伯特.布瓦耶

赫伯特.布瓦耶於1935年在美國出生,分別於1960及63年在匹茲堡大學取得細菌學碩士及博士學位,現為加州大學三藩市校生物科學及生物物理學榮譽教授。

 

得獎人自傳

 

 

 

 

Yuet-Wai Kan

簡悅威

簡悅威於1936年在香港出生,1958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並於1980年取得香港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他於1972年前往加州大學三藩市校工作,現為該校羅氏達蒙教授。

 

得獎人自傳

 

 

 

 

Richard Doll

理察.多爾 (1912-2005)

 

理察.多爾(1912 - 2005年)在英國出生,1937年在倫敦大學聖多馬醫院醫學院畢業,自1948年起,在醫學研究局統計研究部從事研究工作,1969至1979年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皇家教授,現為臨床實驗服務部和流行病學研究部的榮譽會員。

 

理察爵士於二零零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在英國牛津離世。

 

得獎人自傳

 

 

得獎人特寫

 

2004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講座

"2004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講座"由赫伯特.布瓦耶教授主講

2004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講座

"2004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講座"由簡悅威教授主講

2004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講座

"2004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講座"由理查.多爾爵士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