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2008年 數學科學獎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
路德維希.費迪夫

以表彰他們對數學物理廣泛及富影響力的貢獻

 

得獎人簡介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br/>路德維希.費迪夫

貢獻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Vladimir Arnold)及安德雷柯爾.莫哥洛夫和于爾根.莫塞爾一起提出的「KAM理論」,對動力系統的穩定性,特別是對行星繞太陽運行的研究,作出了本質性的貢獻。這個著名的理論為後繼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阿諾德也在古典力學和拓撲問題的關聯方面提出了許多極具成果的觀點,這其中包括最近才有重要進展的著名「阿諾德猜想」。

 

繼續閱讀

 

 

 

 

得獎者獲獎介紹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have, over the centuries, had a long and close relationship. The modern era was ushered in by Galileo who said that the laws of nature were written in the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This was taken a giant step forward by Isaac Newton who developed and applied calculus to the study of dynamics. From that time on the whol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hysics has been formulated in term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oth of the 2008 Shaw Laureates in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Vladimir Arnold and Ludwig Faddeev, are part of this great tradition. Arnold's contributions are mainly in classical mechanics, emphasizing the geometrical aspects as developed over the centuries by Newton, Riemann and Poincare. Faddeev has been attracted more by the challenges of quantum theory and the algebraic formalism that is related to it.

 

繼續閱讀

 

 

 

 

得獎者簡介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 (Vladimir Arnold)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
(Vladimir Arnold) (
1937-2010)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 (Vladimir Arnold) (1937 - 2010) 生於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敖德薩。現任俄羅斯莫斯科Steklov數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及法國巴黎大學 – Dauphine教授。1959年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並於1961年獲頒等同博士的學位(Candidate's Degree)。1965年始成為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及莫斯科數學學會主席。阿諾德教授于2010年6月3日在巴黎逝世,享年72歲。

 

2008年6月10日 香港

 

阿諾德教授於二零一零年六月三日在法國巴黎離世。

 

得獎者自傳

 

 

 

 

Ludwig Faddeev

路德維希•費迪夫
(Ludwig Faddeev) (
1934-2017)

路德維希•費迪夫 (Ludwig Faddeev) 1934年生於蘇聯列寧格勒(現為俄羅斯聖彼得堡)。現任俄羅斯聖彼得堡Steklov數學研究院的歐拉國際數學研究所所長。1956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國立大學並於1963年獲物理及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67年始成為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教授,1986-1990年曾任國際數學聯盟總裁。費迪夫教授是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及法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6月10日 香港

 

費廸夫教授於二零一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離世。

 

得獎者自傳

 

 

 

 

得獎者特寫

 

2008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講座

"Mathematics of Chaos" 由弗拉基米爾 • 阿諾德教授主講

2008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講座

"What is Quantum Mathematical Physics" 由路德維希 • 費迪夫教授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