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基金會宣佈,理事會成員將於2025年5月1日起,迎來重要人事交接。陳偉儀教授與程伯中教授在擔任理事會成員12載後將榮休離任;而朱明中教授、羅智泉教授和胡志遠教授將加入理事會,無縫接替卸任成員職務,秉承邵逸夫獎表彰突破性科學成就的使命。
陳偉儀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副校長、李嘉誠生物醫學講座教授,以及中大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陳教授是發育基因組學以及人類內分泌失衡疾病的分子遺傳學專家,曾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執教,並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擔任要職。陳教授自2013年加入邵逸夫獎理事會,積極參與獎項的管理工作,確保其順利運作,並以其專業知識為邵逸夫獎其中的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提供指引。
程伯中教授現為中大信興高等工程研究所所長及電子工程學研究教授,專注研究自適應數字信號處理、無線通信中的高級信號處理技術,及其他相關領域。早在2000年代初,程教授便參與邵逸夫獎的籌備工作,為獎項籌備委員會委員;2013年程教授加入理事會,再次投身管理獎項事務,為獎項的持續發展及成功作出重大貢獻。
兩位教授將會轉任理事會顧問,以積澱多年的經驗和智慧繼續支持邵逸夫獎的發展。基金會衷心感謝兩位多年來的卓越貢獻。
新加入理事會的三位傑出學者為朱明中教授、羅智泉教授和胡志遠教授,他們分別在天文學、數學科學及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中建樹甚豐。
朱明中教授現為中大卓敏物理學教授,研究範圍包括天體物理學、宇宙學和粒子物理學。朱教授是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也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大型強子對撞器ATLAS實驗香港團隊的負責人。
羅智泉教授現為中大(深圳)副校長,主管學術與科研,同時擔任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院長。羅教授在應用數學和信息科學領域中享譽國際,其突破性的工作獲得多項殊榮。
胡志遠教授現為中大醫學院副院長(醫療系統),他的學術重點是功能性胃腸道疾病和胃食管反流病領域,並擁有超過38,000次的學術引述。胡教授在醫學教育方面亦貢獻良多,開創了促進中西醫在醫療保健系統中合作的先河。
朱教授、羅教授和胡教授加盟,將與理事會主席楊綱凱教授,及現任成員陳偉文博士及萊因哈德.根舍教授攜手同行,確保邵逸夫獎始終恪守嚴謹的學術標準,繼續表彰推動科學進步及人類文明發展的變革性貢獻。
邵逸夫獎基金會期待獎項在理事會的指引下,持續實踐「為人類謀福祉」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