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奖基金会宣佈,理事会成员将于2025年5月1日起,迎来重要人事交接。陈伟仪教授与程伯中教授在担任理事会成员12载后将荣休离任;而朱明中教授、罗智泉教授和胡志远教授将加入理事会,无缝接替卸任成员职务,秉承邵逸夫奖表彰突破性科学成就的使命。
陈伟仪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副校长、李嘉诚生物医学讲座教授,以及中大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陈教授是发育基因组学以及人类内分泌失衡疾病的分子遗传学专家,曾于美国乔治城大学执教,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担任要职。陈教授自2013年加入邵逸夫奖理事会,积极参与奖项的管理工作,确保其顺利运作,并以其专业知识为邵逸夫奖其中的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提供指引。
程伯中教授现为中大信兴高等工程研究所所长及电子工程学研究教授,专注研究自适应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中的高级信号处理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早在2000年代初,程教授便参与邵逸夫奖的筹备工作,为奖项筹备委员会委员;2013年程教授加入理事会,再次投身管理奖项事务,为奖项的持续发展及成功作出重大贡献。
两位教授将会转任理事会顾问,以积淀多年的经验和智慧继续支持邵逸夫奖的发展。基金会衷心感谢两位多年来的卓越贡献。
新加入理事会的三位杰出学者为朱明中教授、罗智泉教授和胡志远教授,他们分别在天文学、数学科学及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中建树甚丰。
朱明中教授现为中大卓敏物理学教授,研究范围包括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朱教授是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也是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大型强子对撞器ATLAS实验香港团队的负责人。
罗智泉教授现为中大(深圳)副校长,主管学术与科研,同时担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罗教授在应用数学和信息科学领域中享誉国际,其突破性的工作获得多项殊荣。
胡志远教授现为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医疗系统),他的学术重点是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胃食管反流病领域,并拥有超过38,000次的学术引述。胡教授在医学教育方面亦贡献良多,开创了促进中西医在医疗保健系统中合作的先河。
朱教授、罗教授和胡教授加盟,将与理事会主席杨纲凯教授,及现任成员陈伟文博士及莱因哈德.根舍教授携手同行,确保邵逸夫奖始终恪守严谨的学术标准,继续表彰推动科学进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变革性贡献。
邵逸夫奖基金会期待奖项在理事会的指引下,持续实践“为人类谋福祉”的理念。